新中国成立后,总参谋长这个职位可以说是军队的"大管家",掌管着全军的作战指挥和日常运转。
从1954年到1987年的三十多年里,先后有六位开国将军坐过这把“交椅”。
这些人个个都是打仗的好手,军事才能没得说,可奇怪的是,最终"全身而退"的却只有一位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总参谋长这个位子这么难“坐稳”?
粟裕的起落人生
粟裕这个名字在军史上绝对算得上响当当。
展开剩余90%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展现出了超人的军事天赋,到了解放战争更是大放光彩。
华东野战军在他的指挥下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,苏中七战七捷、孟良崮歼灭整编74师、淮海战役歼敌55万,这些辉煌战绩让他在三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。
建国初期,粟裕先是当了第一副总参谋长,1954年正式接过总参谋长的担子。
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,准备在和平年代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
他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很有想法,经常提出一些超前的建议。可惜好景不长,1958年一场政治风暴突然降临。
上级说粟裕犯了"极端个人主义错误",具体什么事情现在已经很难说清楚了,反正就是被调离了总参谋长的职位。
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就这样黯然下台,心情可想而知。
粟裕性格比较直,有什么想法就会说出来,可能在那个特殊年代,这种性格反而成了负担。
黄克诚的短暂岁月
黄克诚接替粟裕当总参谋长的时候,估计心情也挺复杂的。
这位从红军时期就跟着彭德怀打天下的老将军,以直言敢谏著称。
他的军事眼光很厉害,对形势的判断往往很准确,这在战争年代是优点,可在政治环境复杂的时候就可能成为麻烦。
1959年庐山会议的风波大家都知道,彭德怀因为那封“万言书”惹了大麻烦。
黄克诚作为彭德怀的老部下和挚友,自然也受到了牵连。
其实黄克诚这个人挺冤的,他只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说话,结果就被扣上了各种帽子。
在庐山会议上,黄克诚为彭德怀说了几句话,这下子算是彻底得罪了一些人。
会议结束后不久,他就被免去了总参谋长职务,一下子从军队的核心圈子里被踢了出去。
接下来的六年时间,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只能在家里闲居,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。
罗瑞卿:身兼数职的能人异士
罗瑞卿这个人在六位总参谋长里面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。
他不仅仅是军人,还身兼公安部长、中央书记处书记等多个要职,可以说是权力很大的实力人物。毛主席对他很器重,经常委托他处理一些重要事务。
在总参谋长这个位子上,罗瑞卿干了六年,时间算是比较长的。
他的工作能力没得说,把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不过也有人说,罗瑞卿在总参谋部更多的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,真正的重大军事决策他参与得不多。
1965年,罗瑞卿突然遭到了"相关集团"的陷害。这个所谓的相关集团到底是谁,现在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罗瑞卿被说成是什么"野心家"、"阴谋家",各种“莫须有”的罪名都扣到了他头上。一个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几十年的老革命,就这样被打倒了。
杨成武的悲情结局
杨成武在六位总参谋长里面有个特殊身份——他是唯一一个开国上将出身的。
要知道,前面几个都是大将级别的人物,杨成武能坐上这个位子,说明他的能力确实得到了认可。
这位从红军时期就跟着毛主席打天下的将军,性格直率刚毅,对毛主席忠心耿耿。
在担任"代总长"期间,他兢兢业业地工作,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办得漂亮。可惜时代的风云变幻容不下这样的忠诚。
1968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杨成武卷了进去。他和余立金、傅崇碧等人一起被诬陷,说他们搞什么阴谋活动。
这完全是“子虚乌有”的事情,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黑白往往被颠倒。杨成武就这样被撤职审查,一个铁骨铮铮的将军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。
黄永胜的沉浮路
黄永胜是四野的得力干将,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,他把南方的军事工作搞得有声有色。
1968年接任总参谋长后,黄永胜一度春风得意,1969年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,可以说是达到了人生的高峰。
黄永胜的军事才能确实不错,指挥打仗很有一套。可他有个致命的弱点——缺乏政治定力,容易随波逐流。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他没有坚持正确的立场,反而跟着某些人搞了不少错误的事情,害得许多老同志遭受迫害。
1971年,黄永胜因背叛信仰、参与阴谋活动被捕。
他被撤职审查,后来还被判了18年有期徒刑。一个曾经的开国功臣就这样走上了不归路,让人感慨万分。
黄永胜的悲剧说明,在政治斗争面前,如果没有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,再大的功劳也保不住自己。
杨得志的圆满人生
杨得志是六位总参谋长中最幸运的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能够"全身而退"的。
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他作为前线指挥员之一,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。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他后来担任总参谋长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1980年杨得志正式出任总参谋长的时候,中国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,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。杨得志抓住了这个机遇,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去。
杨得志这个人性格比较稳健,做事很有分寸。他既不会像某些人那样锋芒毕露,也不会随波逐流失去原则。
在担任总参谋长的七年时间里,他把总参谋部的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,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987年杨得志圆满卸任的时候,可以说是功成身退。
他没有遭受任何政治打击,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,这在前面几位总参谋长中是绝无仅有的。
杨得志的成功说明,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既要有能力,也要有智慧,更要有好的时机。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六位开国将军,都是打仗的好手,军事才能毋庸置疑,可在政治斗争面前,个人的命运显得那么渺小。
粟裕、黄克诚、罗瑞卿、杨成武、黄永胜,他们的悲剧让人深思。
只有杨得志赶上了好时候,才能安然退休,颐养天年。历史告诉我们,时势造英雄,但时势也能毁掉英雄!
信息来源: · 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》,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所编著 · 《开国将帅录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 ·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》,国防大学出版社 · 相关将领回忆录及传记资料 · 中国军事历史档案馆相关档案资料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股票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